《直击本质》
约 4923 字大约 16 分钟
📘 基本信息
📖 书名 | 《直击本质》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 |
---|---|
🕵️♂️ 作者 | 艾菲 |
💥 出版时间 | 2020-1-1 |
⏰ 阅读时间 | 2024-10-7 |
🔍 为什么选择这本书?
首先被书名吸引了,感觉能满足我的诉求。通读目录,感觉是一本讲怎么思考,如何通过思考去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书。
其次了解到,作者艾菲前《财富》美国500强公司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;Gallup全球认证优势教练、个人成长教练、思维导师;等等,具备丰富的相关行业经验。
📖 书摘
章 | 节 | 📖 书摘/笔记 | ✏️ 批注 |
---|---|---|---|
自序 | 四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法 1. 本质思考 2. 迁移思考 3. 升级思考 4. 逆向思考 三个关键问题:What(什么是本质)、Why(为什么这就是本质)、How(怎样成为一个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)。 | 这几个方式还蛮有意思的,以前理解的思考,用目前的认知来看,就比较贴合本质思考,去想一件事出发点和目的,有点找根因的感觉。 当然,这也不是本质思考的定义,只是目前的感受,希望看完又更深的理解。 | |
第一章 | 1 | 1. 所谓本质,说的正是这三件事:事物的根本属性、问题的根源和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。 2. 怎样才能知道你是否已了解了事物的根本属性呢?当你能够做到以下三件事中的任何一件时,你就了解了。给出清晰的定义,做出准确的简单类比,打出精妙的比方 3. 我们得出,“底层逻辑”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。 第一,抽象。越抽象的就越在底层。 第二,简洁。“万物之始,大道至简,衍化至繁”,“大道至简”说的正是事物的基本原理、方法和规律往往都是极其简洁的。 第三,动力来源。底层逻辑是各种现象出现的动力来源。 第四,通用性。底层逻辑针对的不是某个特定问题,而是某一类问题或现象,有时甚至能被运用在万事万物之上 | 1. 可能是职业原因,问题的根源思考的比较多,属性没想过,逻辑考虑的不多。这个总结,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。 2. 若未拥有一定的知识、行业经验等,下定义是件非常难的事情,更别提类比和比方了。如何通过思考直击根本属性?非常好奇。 3. 对于标题的那个举例,蛮有体会的,想起之前UC新闻的标题,震惊,xxxx,就一瞬间把人阅读的欲望勾出来了,标题不在是平铺的内容总结,变成了人性的拿捏。 本质人性的贪嗔痴,确实精准。这个本质能迁移的就多了,pdd的返现,裂变的传播方式,各种满减、促销等 |
第二章 | 1 | 1.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《前分析篇》中,他曾提到过一种“还原推理模式”,说的正是溯因推理法。换句话说,溯因推理是解释已知事物的过程。 2. 究竟该怎样假设?又该如何求证呢?接下来,我会谈点略微烧脑的概念和方法——求同求异法、归纳法、抽象法、穆勒五法、结构性分析法、系统性分析法……通过这些方法,我们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假设 | 溯因推理,只看到结果,通过结果去推理过程。这个比较容易理解,就像处理一个故障,透过现象去反推原因,这让我想到了视频博主,“城阳电工”,专制各种疑难电力问题,整个过程仿佛侦探破案一样。 |
第二章 | 2 | 求同求异法: 与亚里士多德“下定义”的方法是相通的。亚里士多德说:什么是定义?定义就是属加上种差。 属就是这个事物与其他同类事物的相似之处 种差就是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。 先归纳后抽象:顾名思义,就是先进行归纳,再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推理方法 穆勒五法:求同法,求异法,求同求异,共变法,剩余法。 共变法说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如果一个现象发生变化,另一个现象随之变化,那么前一个现象就是导致后一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或部分原因。但我们却不能说,因为共变关系的存在,所以它们两者之间一定是因果关系,只是可能 5Why提问法:通过不断提出“为什么”,从而帮我们找到导致问题出现的整个因果链的方法。 结构性分析法:它能够将事物从无序转变到有序,从混沌转变到清晰,其中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金字塔原理。 金字塔原理有三大规则。 规则一,任何一层的内容都是下一层内容的总结。 规则二,同一层的内容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。 规则三,同一层的内容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。 每一层,最好能够符合MECE法则,“相互独立、完全穷尽”。分清,分净。 系统性分析法: [1] 系统的特征:1. 系统是由元素组成。2.元素之存在一定的关系。3. 系统具有一定,的目的性。 三个关键:1.存量与流量。2. 回路。3. 延迟。 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:交易成本越低的事,就越应该外部化;管理成本越低的事,就越应该内部化。 | 求同求异,字面理解起来挺简单的,真的想实操一下发现,还是又难度的。比如,晚上拉肚子了,这是现象,那可能是吃的有问题,也可能是喝的有问题,需要回溯下进食信息,筛选出可能导致拉肚子的环节。这个过程就是溯因推理。但是大家都没问题,只有你有问题,那就排除食材问题,可能是过敏或吃多了。最终可能就是过度食用某种食物,比如柿子,导致拉肚子。 先归纳后抽象,这里有个观点,确实值得注意,归纳切勿过度概括,避免刻板印象,比如:“河南人偷井盖”。同时样本也要避免“幸存者偏差” 5Why提问,并不是只能提问5次,只要找到原因即可,可以自问,可以问他人。这个方法挺实用的,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去自我反省和思考的,只不过,多数就是想,下次还一样做。 结构性分析法,这个听起来也太高深了。一下被这个名词唬住了。结构?也太复杂了。其实按照作者的逻辑,还是比较好理解的。金字塔原理+MECE。 系统性分析法,这个分析法 让我想到了刘润的课程《商业洞察30讲》,里面就主要讲了系统动力。比如因果链,回路等等 |
第二章 | 3 | 小心求证 的三个方法: 1. 向自己提问 2. 通过实验验证 3. 举出反例。一个底层逻辑越是普遍适用,找到反例的机会就越大。 逻辑上可能出现的谬误: 1. 基本谬误 - 从众效应 - 服务权威 - 以偏概全 2. 问题根源假设时可能出现的谬误 - 将相关性当作因果性 - 过度简化因果 - 混淆均值回归[2]与因果关系 - 当下认知偏差 | 小心求证,向自己提问,就像事物有多面性一样,提问也可以换多个角度 ,大胆的假设,但不要天马行空,合理且具有一定的预测性。这样才能进行验证。 从众效应:很多时候,会被其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带走,特别是当这个观点非常多的人支持的时候,我们可能就会不假思索的认为,那就是的对的。比如,都说自由是想去哪去哪,想干啥干啥。具象化下,比如旅游。还有个观点,自由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。其实就是有拒绝的底气和能力。延伸个哲学观点:自律即自由。哪种是对的呢? 以偏概全,跨行业、跨部门、跨职能了解的越多,越能避免这个情况的发生。有时候,人会困死再自己的专业领域内。 将相关性当因果性,比如连续几次,你用左手刮刮乐,中了奖,就把左手和中奖作为因果关系,其实只是刮和刮刮乐之间的关系,和中奖不中奖并没有因果关系。 过度简化因果,年轻时经常会犯这个错误,会认为谁谁怎么样,谁谁运气好。或质疑没什么水平,为什么是ta?引用一句话 “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偶然的”。运气固然重要,也得有实力接得住。过度简化因果,导致我们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“ 混淆均值回归与因果关系,想到刘翔,黄种人的骄傲,习惯他们拿第一了,好像第一就是他们的水平。 |
第二章 | 4 | 如何半秒看透本质 1. 有好奇心,用于提问。 2. 有足够的知识。 3. 提高联想能力。 4. 思考的持续性。 5. 相对平和的情绪 | 如何半秒看透本质 ,在有一定的的知识背景下(这里也解答了前面我的疑问,还是要不断的学习,这是基础,在这之上,才可能直击),要敢提问,并持续的、反复的思考,不要局限在框架内,能时不时的拿出来想一下,随着人的成长,会有不同的发现。 |
第三章 | 1 | 思维模型就是安装在我们头脑之中的App。[3] 1. 不均衡发展策略 2. 竞争战略模型 3. 甜蜜区模型。 巴菲特:要想成功,就要只做能力范围(即“甜蜜区”)内的事,并把它做到最好,而这个能力范围是有明确边界的。 | 不均衡的理解就是分清轻重缓急,这样才能发力正确,打击自然够强。 |
2 | 对抗熵增的最好办法,让系统成为开放系统。 终身成长: 远离平衡态 | 开放的系统能够保持持续的输入和输出。就像GitHub里的开源项目一样。 远离平衡态,华为红蓝军,腾讯赛马机制 | |
第四章 | 爱因斯坦说的:“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 | ||
第四章 | 1 | 1 层级思考法普通人看行为,卓越者看愿景 | 有种以终为始的感觉。 |
第四章 | 2 | 时间轴思考法 | |
第四章 | 3 | 上帝视角。用更高的视角看问题 | 当提到宇宙中的地球时,我确实忽略了自己的国籍。想的人这个物种,地球这个星球。整个格局一下就打开了。换个角度,换位思考一下问题,总有意外收获。 |
第四章 | 4 | 第三选择 思考法。 | 选择不是非此即彼,非黑即白的。可以试着找到第三选择。 |
第四章 | 5 | 无边界思考法。 有限的游戏:比如,在社会上获得头衔、攫取权力的活动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限游戏,它有一系列的运行机制(如政治、法律、财产等方面的),以让人们聚焦在有限游戏中 无限的游戏:文化的传承 从本质上来说,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: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,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,有限与无限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边界。 作者的五个无边界游戏: 1. 对知识的探索 2. 对智慧的追求 3. 对美好的向往 4. 对自我的觉知与探索 5. 对他人的帮助 | 从小我们就被灌入了有边界的、有限游戏中,上学,工作,买房买车,结婚生子,虚荣攀比,35危机 等等,活的越来越累,选择越来越少,越活越糊涂,成为一个机械化的人,迷失在汹涌的人流中。毕业就必须工作?必需结婚生子?35为什么是危机?打破这些边界,做自己想做的,活在无边界的游戏中,世界更加开阔 |
第四章 | 6 | 塑造者思考法: 没学过火箭技术,就不能造火箭吗 1. 跳出最小阻力路径。 2. 启动塑造者思维。 2.1 我想要的是什么? | 1. 所谓最小阻力路径,通常是习惯的,甚至是潜意识下的路径。大脑无意识去做的事情,但这个方式、方法可能并不是最好的路径,或是错误的路径,导致结果始终不尽人意。跳出这个路径,或用目的驱动行为,以拿到有效结果。 2. 我想要的是什么?零基思维,用对未来的畅想,驱动现在的行为。 |
第五章 | 逆向思考。 查理·芒格则认为: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,就要先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;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,就要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。因为查理·芒格知道,有时正向思考未必能将我们带到想去的地方,而逆向思考却可以。 | ||
1 | 成功-失败模型 正向思维聚焦于成功的原因,逆向思维聚焦于失败的原因 “事前验尸”的会议通常是这样的:设想我们在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的计划,但结果惨败,请用5至10分钟写下这次惨败的原因。 | 就像做一件事,不能只考虑成功,也要考虑风险和失败,当风险来临时如何面对,如果失败了如何面对?假设失败,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失败?由此才能距离成功更近 | |
变化-不变模型 周期性变化:巴菲特:要在别人贪婪时恐惧,在别人恐惧时贪婪。 线性变化:如进化论;、年龄、科技进步等等 | 1. 周期性变化,比如经济的周期,四季变化,昼夜交替等等。看得到周期,才能踩的准 2. 线性, 想到一句话:你尽管努力,其余交给时间 | ||
加减法模型 用减法做目标管理。 加里·凯勒:倒推法。 为了实现长期目标,我未来5年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? 为了实现未来5年的目标,我今年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? 为了实现今年的目标,我这个月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? 为了实现这个月的目标,我这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? 为了实现这周的目标,我今天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? 为了实现今天的目标,我现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? | 有时候可能不是做的不够,而是做的太多,反而影响了脚步。 | ||
幸福痛苦模型 在叔本华看来,人生的智慧不是追求快乐,而是规避痛苦。要节制欲望,从而规避痛苦。你应该把对快乐、财产、地位、荣誉等的期望调至一个节制、适宜的尺度。你不该对任何事情、任何处境抱有巨大期待;你也不要热烈地追求尘世中的一切,不要强烈地抱怨你的计划落空或事业的功败垂成。 | 叔本华认为,人在追求快乐时,是在否定某种东西。快乐和痛苦不是绝对的,是相对的。 比如我们,吃好吃的东西,酒足饭饱后,就很快乐。那这个快乐就是否定的。否定饥饿的痛苦。那吃的越美味越快乐,吃的不美味,相对不那么快乐。所以,持续的快乐并不是一直吃美味,而是降低对美食的欲望,那痛苦也会减少。更能体会快乐 | ||
📒 阅读思考
通读完之后,有不少的收获,特别是在对如何拆解问题,并通过一定的方法论进行本质的分析方面,有不少的认知提升。不过书中提到的方法过多,想吃透,用好,还是需要一段时间。
⛳
相关读书笔记(无)